第1059章 寒蝉道(2 / 2)

之第二境,若懂非懂,若明非明。

空山无人,流水花开。

人出走红尘外,只余下一座空山,看似守得云开月明,盼得流水花开,可这样真就大彻大悟了么?

空山已无人,水依旧在流,花依旧在开。

山中落叶即人生困顿,落叶源自何方,不就是昔日鲜嫩的花枝么?

若无真理,何来困顿?

若无明悟,何来无明?

若无昔日鲜嫩的花枝,何来今日满山的落叶?

真理还须自困顿中寻。

若欲世事洞明,怎可脱离世事?

出走空山,远离红尘俗世,远离困顿无明的同时,也在远离真理与明悟。

这不过是逃避而已,怎算得上真正的大彻大悟?

所以说,禅之第二境,如蝉之第二境,若明非明,若虫非虫。

古夜接触过不少佛道高手,但对佛理与禅道并无过深的研习。

历经三个月的参悟,消化了寒天至尊留下的瑰宝,他也不过是堪堪入了寒蝉大道的门。

论起禅道修养,顶多只在禅之第二境,空山无人,流水花开。

至于禅之第三境,他就有些不明朗了。

按照禅之三境与蝉之三境相互呼应的说法,禅之第三境的真谛应该就藏在蝉之第三境。

蝉之第三境,成虫。

一只蝉想要从若虫成长为成虫,还需要经历一次蜕变。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世人将其称为金蝉脱壳,与第一次脱离卵壳不同,这是一次自身的蜕变。

褪下旧躯壳,张开双翼,飞向真正广阔的天地。

或许,这便是蝉之第三境蕴藏的大致意思。

可真有那么简单么?

古夜并不这么认为。

似懂非懂,这不正是禅之第二境的特征么?

既似懂非懂,古夜便不认为自己触及到了禅之第三境的奥妙。

不过,古夜并没有对此感到气馁。

蓝色心脏深处的那枚‘卍’字符当中,藏着寒天至尊留给后来者的一些话。

依照寒天至尊所言,世间修佛之人,能跻身禅之第三境者,少之又少。

即使是寒天至尊自己,也没有达到那个境界。

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
严格意义上来说,寒蝉大道乃是寒天至尊亲手开创出来的。

自己开辟出来的路,及至一生终了,自己都没有走到尽头。

这也恰恰印证了寒蝉大道的潜力,或者说,印证了禅之第三境的可怕,连一位至尊都未曾明悟真谛。

修佛一生的寒天至尊尚且如此,参悟寒蝉大道不过三月的古夜就更别说了。

他也没有太强的欲望,将禅修习到极致,达到第三境。

在他眼里,‘禅’是非常恐怖的存在,总让人无欲无求,甚至会让人萌生出永恒归寂的念头。

这也正是第一次接触到寒天心脏的时候,古夜所感受到的那种归寂感的根源。

‘寒蝉’二字,意指寒冬时节的蝉。

蝉之一生,不算太过短暂,只是花季太短。

十年藏身于泥土木根之中,于一年夏季成虫,蝉鸣一夏,只为繁衍,及至深秋,蝉鸣不再。

除去泥土木根下的十年黑暗,用‘夏生秋死’来形容蝉这一生,也不为过。

深秋死尽的蝉,又怎能在寒冬时节见到?

孤寂之意,扑面而来。

重生为鱼,十年成蛟,百年化龙!三月天